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中共湖南农业大学委员会、湖南农业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的决定

时间: 2012/03/19   作者: 管理员   点击:

     学科是高校组织结构中的基本元素和基本构架,是组建学术梯队和学术基地的依托,具有聚集人才、强化基础、支撑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学科水平是高等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志。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龙头。要建设高水平大学,首先要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学校于2004年出台了《加强学科建设的决定》,实施八年来取得了显著成绩,学科师资力量进一步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大力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平台建设进步明显,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学位授予的学科门类进一步拓宽;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三级重点学科建设体系基本建立,省级重点学科建设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我校处于国内外领衔水平的高水平学科很少、学科结构不太合理、学科建设发展后劲不足,特别是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和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建设与国内同类院校和省内同层次高校有较大差距。全校师生务必高度重视学科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理清思路、寻找出路。根据学校学科的现状以及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经学校党委、行政认真研究,特作如下决定。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为指针,以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放眼全球建设高水平学科、培养高层次人才为目标,按照“强化优势,突出特色,调整结构,改革创新,科学管理,提高质量”的原则,坚持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协调发展和创新发展,提升内涵,突出重点,彰显特色,统筹兼顾,健康、快速地推进我校学科建设与发展。
     二、目标和任务
     充分发挥大农学学科的优势,进一步整合和优化学科资源,改善学科结构,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学科群、学科点相互促进的学科创新体系;形成优势学科与特色学科相统一、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相结合、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相促进、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科整体优势。
加强学科群建设,充分发挥重点学科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新兴学科基础条件建设,在“十二五”期间,构建起具有农大特色的、比较完备的五大学科群,即植物科学与技术学科群(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草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科群(畜牧学、兽医学、水产)、理学学科群(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工程);工程技术学科群(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风景园林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管理科学学科群(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我校优势特色学科(作物学、园艺学、生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和畜牧学)中有2-3个进入国家级重点学科行列,3个以上一级学科进入全国学科排名前十位。
     三、政策与措施
    (一)学科结构与布局
     1.加强对学科建设的宏观指导和统筹规划,确立学科建设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中的龙头地位。科学规划,周密论证,认真制定各学科的建设发展规划。
     2.坚持“保持强化特色优势学科、努力发展非农应用学科、大力扶持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思路进行建设。优势特色学科更多地依托国家级资源全面发展。对有潜力的非农应用学科、新兴学科学校将制定特殊政策予以扶持。依托湖南省农业发展产业链,构建突显我校农科特色的学科群,以学科集群的方式跻身全国同类高校学科前列。
     3.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原则选准各个学科的研究方向,从而实现各个学科的特色发展和错位发展。
     4.要大力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基础学科的建设,夯实学科基础。加大对数学、化学等基础学科的建设,不断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农学学科,充分发挥学科交叉和学科联合的优势,提升学科的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
     5.坚持重点学科、重点基地、重点(人才)团队、重点项目“四重一体化”战略,整合优势资源、打造强势品牌学科,尤其是利用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国家级平台,组建大团队、争取大项目、促进大联合。
     6.明确学科、专业的归属。以定岗定编和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改变学科人员分散的现状。每个一级学科及与该一级学科相关的专业归口到一个学院管理,将各学科、专业学术骨干调整到学科、专业所在学院,明确每位导师的学科、专业归属和学科研究方向。
    7.依托相关学科,加强专业学位类别和领域的建设。
    (二)学科队伍建设
     1.实施人才引进、人才稳定和人才培养三者相结合的人才战略来汇聚学科队伍。一方面,学校进一步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的力度,设置重点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每个省级重点学科引进1-2名德才兼备、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学科或方向带头人,特别是重点引进学科急需的具有国际合作经验和背景的学术带头人;另一方面,稳定和培养现有导师队伍,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鼓励和支持现有教师到“985”、“211”高校攻读学位或到国外进修培训。
     2.加大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全面推进 “1515”人才培养工程,加速学科带头人培养和学术梯队建设。继续实施“学术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在部分优势特色学科中遴选和培养学科带头人。加大中青年教师出国留学选派力度,每年选派5-10名后备中青年人才到国外攻读博士学位、做访问学者、从事博士后研究。加强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应用学科的青年骨干教师要到基地实践锻炼半年到1年。
     3.加强学科学术团队建设。围绕重点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和基地平台建设的需要,组建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学术团队,制订明确的学术团队建设目标

点击下载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