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产地镉砷生态系统自然修复技术及示范”取得阶段性成果(图)

时间: 2023/12/07   作者: 罗劲松 何大卫   点击:

本网讯(资源学院 罗劲松 何大卫)12月3日至5日,我校资源学院张振华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产地镉砷生态系统自然修复技术及示范”2023年度工作总结会在天津召开。项目首席科学家、湖南省农业环境生态研究所所长纪雄辉研究员,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监测所所长熊明民研究员、孙约兵研究员、刘仲齐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赵方杰教授,华南农业大学李永涛教授,四川农业大学余海英教授以及我校荣湘民教授作为指导专家,课题骨干成员共3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照片_副本.jpg

该课题针对安全利用类镉砷污染水田和旱地有针对性的形成3套实用技术:镉砷稻田pH-Eh-微生物介导成矿稳定钝化技术,高吸收—低积累作物/品种主导减量自然修复技术,旱地镉污染安全利用与减污降活关键技术,并建立修复效果评价体系和示范推广。

会上,熊明民代表课题任务承担单位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监测所致辞,他表示,单位将给予课题任务开展充分保障和支持,确保项目资金合理使用,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

纪雄辉作项目汇报,课题负责人张振华教授作课题年度总结汇报,各子课题的负责人分别汇报各自的研究内容、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及下一步的研究计划。目前项目研发了pH-Eh耦合调控硅镉-铁砷共沉淀技术以及镉砷同步钝化调理剂、镉降活与活化的功能微生物菌株,小分子有机肥产品;研选出了镉高富集油菜、烟草,以及低镉蔬菜品种共7个,其中油菜的年修复率大于10%;初步构建了污染稻田安全利用的稻油、稻虾、稻烟自然修复技术模式,基本制定了稻田镉砷污染修复技术的效果评价方法。

经质询和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该课题针对老问题提出了新思路,尽管面临新挑战,但可凝练挖掘的亮点很多,顶层设计完善思路清晰,未来将有更好的成果产出,同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会议对2023年的课题进展做出总结梳理,对2024年的工作计划提前谋划布局,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牢固保障。

据悉,本课题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省联动项目“产地重金属污染的区域过程、智能防控原理与实用技术模式”的课题之一,课题聚焦安全利用类耕地的自然修复技术与示范,研发的镉砷污染耕地高吸收-低积累油菜/水稻品种主导减量修复技术,配套镉砷污染稻田强化离田技术和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有望3-5年内使安全利用类稻田镉含量达到国家标准0.2mg/kg以下,实现边生产边修复,该技术立足湖南,辐射全国,最终形成可复制易推广的实用技术模式,为解决耕地重金属污染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审稿:王薇薇 庹炼)


点击下载文件: